找到相关内容121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发展“净土”思想,组织“白莲社”

    概括,易于中国人接受。净土,明净、纯清、庄严、平等、高贵,没有人间的污垢与争夺。净土,这是只有心灵才可达到的彼岸。每当向佛走一步,就朝净土走近了一步。自心本来是佛,只要念佛不间断,念到一心不乱,自心便与...

    罗时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070978399.html
  • 印光大师说家庭教育之重要

    知识之劣下,已到极底。以驯演出只顾我活,不怕人死,举世争夺,民不聊生,终究大众同归于尽之恶剧。此种祸乱,皆彼父母、先生,不知教子弟之道所致。自己纵无大恶,而坏乱世道人心之罪,当与彼子女受恶报于永劫矣。吾...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304381186.html
  • 安金磊:草的千年秘密

    一般人家在种棉花时喷施除草剂,唯恐草长起来争夺棉花的养分,没被除草剂杀灭的草长出来,也是用锄头等武器来铲除,真个是寸草不留。到头来,却多有病虫。这当然有栽培等方面的原因,但与忽视了草的作用有...

    安金磊

    |环保|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2073083368.html
  • 佛教雕塑的发展及演变

    社会。印度佛教和汉传佛教在吐蕃同吐蕃传统的苯教文化进行不断的接触和碰撞,各种文化及其背后的政治实体都在试图争夺其文化意识形态一统吐蕃的地位,由于兴佛和兴本势力的均衡,形成了这一阶段佛教和苯教文化艺术...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3091859.html
  • 刘威:进一步推进中韩佛教交流

    世界佛教论坛这一当代有影响的佛教文化事件,探讨国家与社会为促进佛教积极发挥作用所能够提供的政策、文化空间,以及佛教界做出的积极努力。温金玉教授的论文《王权对佛法的期待——以历史上几次争夺和尚的事件为例...

    佚名

    |$False$|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55993659.html
  • 嵩山少林寺 名刹雄风千古扬

    一幅壁画讲述的是“十三武僧救秦王”(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史载,唐朝建立之初,原隋朝大将军王世充称帝自立,国号“郑”,与李唐政权争夺天下。公元620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举兵讨伐王世充。而当时...

    邓桥发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404696398.html
  • 肇庆三地争认“六祖避难地”

    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相传当年六祖慧能在湖北黄梅山继得五祖衣钵之后,为了躲避争夺...

    佚名

    |佛教新闻|台湾|

    http://www.fjdh.cn/bnznews/2010/01/15561796618.html
  • 殷海光:儒家道德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在“有”和“更好”以及“最好”之间作选择。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所发生的动力,大大小小的战争,各种台风式的意底牢结冲斗(idcological combats),辐辏成种种形式的权力争夺。十九世纪维多利亚式的乐观情调离我们日远了。在权力争夺的主调推动之下,几乎每个人都被编入争夺的队伍。也许,我们的灵魂在印度圣山之巅,在太平洋之滨,在古长城上漫游。然而,谁要我们的灵魂呢?这种岁月,灵魂是一个累赘,...

    殷海光

    |儒家|道德|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9/1850143349.html
  •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只有净化人的心灵才能实现和谐的世界

    社会危机看,人类的物质生存条件得到空前改善和满足,但道德修养和精神在日益堕落。放眼国际,在中东,为争夺石油资源而发生的战争,让无数无辜的生命倒在战场和恐怖的爆炸声中。在非洲和第三世界国家及地区,每天都有...在巨大的压力下,人们的心理失衡,精神方面的问题增多。  第六,邪教猖獗,愚弄信众。一些伪宗教打着宗教的旗号,争夺阵地,争夺信众,与政府对抗,与社会为敌,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  造成心灵不洁净的...

    吉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5739200.html
  • 从自我的人生观到群体的人生观

    。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理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於争夺,合於犯分乱理而归於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後出於辞让,合於文理,而归於治。用此观之,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孟、荀两子对人性之见仁见智,刚刚相反,惟都已从对...

    心观黄荫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81149067.html